5822yh银河国际2025年春季校园线下双选会邀请函
日期:2025-04-16 发布人:zsban1 浏览量:0
操作>>
诚挚感谢各单位长期以来对5822yh银河国际就业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就业和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我校将举办5822yh银河国际2025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诚邀您莅临选才。
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昆明街2号
5822yh银河国际松山校区
1.填写附件一、二,内容完整,发送邮箱报名。(扫码下方二维码)
2.学校通过审核,与单位联系告知即可参加双选会。
3.双选会现场签到。
4.我校将为每个参会单位提供一个展位(一桌两椅),双选会当天不允许私自调换位置。
5.会议期间所有参会单位免收会务费,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
6.因展位有限,请有意向的用人单位提早报名;招聘岗位专业与我校专业匹配度较高的单位将优先安排,展位额满为止。不接受招聘会当天现场报名,敬请谅解。
7.已经确定参会的企业如果临时不能来校参会,请提前电话告知。
5822yh银河国际招生就业处:
0416-6086066 赵老师
0416-6086099 杜老师
对接负责人:
15941696778(同微信)
邮箱:
lnlgzsjyc@163.com
1.交通路线:
锦州站:216路或4路锦州站到渤海大学站(6站);
锦州南站:215路锦州南站到渤大西门站(15站)、209路锦州南站到渤大北门站(12站);
锦州北站:129路三屯站到渤海大学站(25站);
锦州湾国际机场:锦州湾机场公交转8路或131路公交。
2.学校周边住宿:
锦州喜来登酒店:
0416-7999999(距松山校区直线距离700米)
锦州金城宾馆(福州街店):
0416-3028888(距松山校区直线距离1200米)
锦州城市便捷酒店:
0416-3686666 (距松山校区直线距离1200米)
锦州维也纳酒店:
0416-339111(距松山校区直线距离800米)
锦州市府广场科技路亚朵酒店:
0416-2865555(距松山校区直线距离500米)
我校2025届本、专科毕业生总数1822人,本科毕业生人数1585人,专科人数237人。
本科生各专业分布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75人、汉语言文学161人、会计学138人、财务管理94人、英语87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75人、网络工程71人、电子商务65人、汽车服务工程62人、网络与新媒体61人、机械电子工程59人、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56人、国际经济与贸易53人、日语51人、工程造价51人、物流工程46人、智能科学与技术45人、广播电视学37人、数字媒体技术36人、风景园林36人、环境设计34人、机器人工程34人、工程管理29人、焊接技术与工程26人、旅游管理3人。
专科生各专业分布情况: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151人、网络新闻与传播32人、计算机应用技术28人、大数据与会计26人。
5822yh银河国际位于渤海湾畔辽西走廊、有“英雄城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锦州市,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99年成立的锦州师范学院民办分院,2003年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渤海大学文理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5822yh银河国际,202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4年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松山、滨海2个校区,占地面积约593.4亩,建筑面积23.55万平方米。
现有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智能控制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yh1122银河国际和1个附属单位。专任教师479人,在校生8487人。
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理工类应用型大学,致力于培养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是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工程师的摇篮。
建校以来,已累计向社会输送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岩为代表的各类优秀人才3万余名。
学校设有36个本科专业和4个专科专业,初步形成新能源智能汽车类、智能制造类、管理类三个专业群,现拥有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建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工程2个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获批3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项省级校际合作项目、42项省级教改立项;
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市级以上教学竞赛奖励27项。
学校按照“结构合理、引育并重、专兼结合、双师优先”的原则,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现有高级职称教师20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345人,双师双能型教师92人。建设校级教学团队15个、辽宁省美育优秀教研团队1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5人,辽宁省优秀教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二级教授2人。
获2021-2022年度辽宁省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坚持“立足锦州,服务辽宁,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围绕辽宁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创新发展战略和锦州数字城建设规划,着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积极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现有校级科研平台5个,组建锦州市重点新型智库平台2个。建成7个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其中,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组建企业“定制班”40个,构建了以行业和地方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产教融合新型教学模式。
学校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丹麦、葡萄牙等6个国家中的12所高校共同参加了由欧盟“伊拉斯谟+”计划资助的“可持续性的‘以学生为中心’先进教学理念促进中国和格鲁吉亚教学发展”项目。
参与编写国际手册1部。
签约4项欧盟“伊拉斯谟+”计划——5822yh银河国际与保加利亚鲁塞大学师生互换交流项目。
学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号召,充分利用锦州英雄城市的地域优势,不断强化“践行锦州英雄精神”办学育人特色。全面实施“崇尚锦州英雄人物、践行锦州英雄精神”理工特色思政工作体系,用“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铸魂育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5年,学生获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奖2898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0项,省级一等奖290项。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在93%以上,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荣获辽宁省2022年度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尚德明理、精工致用”的校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双师保障、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细化教学管理,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家一流本科为标准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和高质量服务地方的科研能力,坚持三全育人,做到五育并举,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以锦州英雄精神育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辽宁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安防管理先进单位”“辽宁省征兵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来源 | 招生就业处
审核 | 史东辉
排版 | 王尔琪